可控硅工作原理
发布日期:2019-01-26
一、可控硅作业原理- -简介
可控硅,全称为可控硅整流元件,别称为晶闸管,英文名称为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,简写为SCR,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、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材。可控硅体积小、结构简略、功用强,可起到整流、逆变、变频、无触点开关等多种作用,因此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,如调光灯、摄像机、无线电遥控、组合音响等等等等
二、可控硅作业原理- -结构
可控硅具有三个PN结(J1、J2、J3),构成了四层P1N1P2N2结构,如下图所示。可控硅对外有三个电极,由第一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A,由第三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称为操控极G,由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K,其中操控极G的存在使得可控硅的作业特性不同于二极管。
三、可控硅作业原理
在分析可控硅作业原理时,我们经常将这种四层P1N1P2N2结构看作由一个PNP管和NPN管构成
当阳极A端加上正向电压时,BG1和BG2管均处于扩大状况,此时由操控极G端输入正向触发信号,使得BG2管有基极电流ib2经过,经过BG2管的扩大后,其集电极电流为ic2=β2ib2。而ic2沿电路流至BG1的基极,故有ib1=ic2,电流又经BG1管的扩大作用后,得到BG1的集电极电流为ic1=β1ib1=β1β2ib2。此电流又流回BG2的基极,使得BG2的基极电流ib2增大,从而构成正向反应使电流剧增,进而使得可控硅饱满并导通。因为在电路中构成了正反应,所以可控硅一旦导通后无法关断,即便操控极G端的电流消失,可控硅仍能继续保持这种导通的状况。
上一篇:固态继电器的根本特性
下一篇:没有了